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
微信ID:coollabs
这几天拉斯维加斯这边,在办一年一度的全球消费电子展CES,我一如既往(时隔三年)来逛展了。
今年是疫情之后人流、物流终于恢复正常的第一届。各大厂商也是精锐尽出。
CES这个展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厂商来展的主要不是他们正在热卖的产品,而是未来一两年可能会推向市场的前沿产品,甚至有一些创业公司会拿出比较离谱的玩意儿,所以这是一个能看到前沿趋势的地方。
01
我这两天就看到几个有意思的趋势。
第一个就是,基于生成式AI的硬件产品,开始冒头了。
很多人认为随着AI时代的到来,由于AI拥有理解复杂语言,并且自主行动的能力,我们不应该重复现在智能手机上这种,基于App点点滑滑的操作,而是应该以某种方式让AI知道我们的需求,然后让它自己把事儿办了。
换句话说,AI时代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会变得跟现在很不一样。但具体怎么个不一样法,这就不知道了。
在这届CES上,有一个华人团队,老板是之前做智能音箱被百度收购的吕骋,他们推出了一款产品,叫Rabbit R1。就是这么一个小盒子,一块小屏幕,一个旋钮控制可转向的摄像头,边上有一个用来唤醒它跟它说话的按钮,乍看之下很像前段时间苹果离职高管搞的那个AIpin。
它的核心功能是帮我们操作App。
用一个网站把它跟我们常用的App关联上,然后只要跟它说话提需求,比如帮我打个车,它就会调用这家公司训练的一个所谓的动作大模型(LAM),去操作Uber帮我打车。类似的需求还可以是,把它的摄像头对着我家开着的冰箱,然后问它,用现在冰箱里这些菜能做一顿怎么样的晚餐,然后它就会帮你生成菜谱。
也就是说,它会理解我们提的要求,然后帮我们操作App完成它。
那问题就来了,我为什么不自己操作Uber?因为在它的宣传片当中,你是可以这样提要求的:“Order me a Uber,and find me a good podcast to pass the time,oh and tell everybody that I might be late”(帮我叫个Uber,顺便找个好的博客打发时间,再跟他们说一下我估计要迟到)
这个小姐姐没说她这个Uber要从哪儿打到哪儿啊,也没说车型,然后podcast持续的时间是不是也得跟这趟行程大致上对上啊,而且这个everybody是谁啊?
也就是说,以上这些信息,这个小盒子都得能自己推理出来咯?可能是你之前有让它帮你预定过这次聚餐的餐厅,所以它知道要去哪儿?可能是你之前跟这些人预约的时候,是通过它打的电话,所以它知道有哪些人参加?
这就有点炸裂了,有点像最近很火的那个电影《年会不能停》里面,教主角怎么当领导:凡事不能说明白,要给下面的人留下发挥的空间。这样做好了是你领导有方,搞砸了是他没领会你的意图。
现在的AI语音助手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话效率太低,我们必须要下达条理特别清晰,描述特别准确的指令,它才能执行,没法像跟人那样正常说话。所以我们一般都用AI语音助手,除非是在开车那种手被占据的场合。
如果这个Rabbit R1真能他们所宣传的功能,那它就是划时代的产品了,即便我们不买这个硬件,把这套系统装到手机上也是非常厉害的。但是这个真的有点难。
Rabbit R1售价299美元,将在今年3月31日复活节那天开始发货,到时候搞一个来玩玩,我们拭目以待呗。
第二个值得一提的,在探索AI时代交互方式的产品,是三星发布的一款家庭陪伴机器人,叫Ballie,也就是韩语ballie ballie,快一点,哈雅酷的那个意思。
它是一个二轮小平衡车+AI语音助手+投影仪,我们可以用它来辅助做菜,把指导做菜的视频投在边上的墙上,然后比如说我们练瑜伽,可以让它把瑜伽视频投在天花板上。
也就是说它解决的问题是,让我们可以带着一块屏幕到处跑。
因为很多时候有块屏幕的话还是能提供不少帮助的,但我们不可能一直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活动,这个限制太大了。以前有很多做智能硬件的人的解决方案,是给所有的硬件都装上屏幕,然后卖一个更贵的价格,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需求。这个机器人呢,就是可以跟着你跑,跟你说话理解你的意图,然后把内容投放到任意的平面上。
我对这个Ballie还是比较期待的。它解放了双手,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,并且它的功能实现起来没有那个Rabbit R1那么不可思议。其实只要把做菜、健身、随时随地看个新闻之类的最常用的功能做好,就挺有用的,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要比我们整天拿着手机或者pad要健康很多。
还有一个比较实在的产品是一家中国公司,叫做时空壶,他们推出的智能翻译机。
以前的智能翻译机一般就是一只笔,或者干脆用手机。他们把翻译机做成了一个盒子里面放一对耳机,比如我在展会上碰到一个乌克兰老哥,我可以在盒子上设置,左耳俄语,右耳中文,然后我们拿出耳机各自戴上,就可以正常用母语交流。这个体验比之前那种拿根笔杵来杵去的要丝滑多了,就跟正常说话一样。
这个产品在这届CES上非常的火爆,因为大家懂的,来的都是经常跑展会的人嘛,老要跟外国人交流。而且现在在美国语言环境也很复杂,有很多只会将西班牙语的人,这种交流需求也很大。
02
第二个我能看到的趋势,不仅是这两年最火的生成式AI,传统的AI也在持续地向硬件领域渗透。
前几年扫地机器人、拖地机器人非常火。这次CES我看到了类似产品的新版本,比如帮你修剪草坪的割草机器人,帮你清扫游泳池的机器人,这种明显就是针对北美或者澳洲市场的。顺便说一下,我之前还看到过冲洗舰船船底的藤壶的潜水机器人。它们的原理本质上都跟扫地机器人差不多,但各自有一些特殊的能力,比如说这个扫游泳池的机器人它会爬墙。
还有一些好玩的,比方说这个叫Flappie的产品,是一个认脸的自动门,只不过它认的是你们家猫的脸,并且它还会做一个判断,就是猫有没有叼什么不明物体回来,比如它捕猎到一只鼠鼠,那就先别开门等它吃完再说。
还有一些智能望远镜,比如Swarovski Optik公司推出这款看鸟的望远镜,我们在野外用它看鸟,它就会在视野里面显示这只鸟是具体什么种类,并且还可以拍照直接保存在手机里。还有类似的产品是用来看星星和星座的,你输入你想看的星座,它会指引你去找到它。
我记得有次跟一个果壳网的老师一起出去旅行,一路上看到一株草,一对鸟,甚至抬头看到一颗星星,他就会跟我们说出这是具体哪种植物,哪种鸟,哪颗星星。比如我们发现地上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,他说哦这是一只鼩鼱,我那次才知道世界上有种动物叫做鼩鼱。我当时就觉得这人好牛逼啊。我们出去玩一般就是一路上讲讲黄色笑话或者键政吹牛逼什么的,他这个信息量好大呀。他出去玩一趟乐趣是我们普通人的十倍啊。
类似这样的产品呢,就会极大的拉低这类小众爱好的门槛,让更多人能享受其中的乐趣,非常有意思。
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产品,一家韩国公司做的智能外骨骼,其实就是一跟腰带固定在腰上,两根活动的杆子跟大腿相连。它会给你的腿提供额外的牵引力,让你走路更加轻松。并且它还会判断你现在是在上坡还是下坡,进而调整牵引里的大小,据说可以续航四个小时。
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,因为有时候你会不得不走走很多路,这次CES展馆很大,我连走了两个整天把每个摊位都过了一遍,腰都快给我走断了。在北京我一般会开一个电动轮椅逛展会,但是在外地我没法把电动轮椅运过来啊。如果有这个外骨骼就会好很多啊。
03
第三个我看到的趋势,是真正可用的AR产品正在出现。
Xreal的展台,是另外一个特别火爆的中国公司的展台,这家公司是去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的第一名,虽然也只有二十多万台,但确实是第一。就是这个市场目前还很小。
但是他们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很有意思。
以前我们普遍会认为,AR眼镜是用来替代手机的,所以它必须要有非常多样化的功能,比如说它得有能支持你玩游戏的算力,它在显示导航的时候不能影响你看现实中的路,也就是它需要兼顾虚拟物体的显示效果和透光率。
但问题是要实现那么多功能,这个眼镜就会变得很笨重,佩戴极不舒适,并且显示效果还很差,价格也很贵,连带它的电池也会很笨重。
但是Xreal认为,AR眼镜也可以就是一块简简单单的屏幕,它的算力它的数据,可以直接接根线连手机,连带的电源也可以靠手机解决,于是它就会变得非常轻便,跟一般的近视眼镜差不太多。并且,它可以不介意把大部分外界光线挡掉,用户能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就可以,不用看得很细,于是它就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投影方法,投影观感也会变得很好。
这个产品做出来之后,发现买单的人还真不少。因为有时候我们就是想在飞机上简简单单看个电影,不想一直举着手机而已,不用给我提供很复杂的功能。
这次CES Xreal带来了他们现在正在热卖的Xreal Air2 pro和即将在3月发货的Xreal Air2 Ultra,这个Ultra版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新功能,有可能会比较大幅度的打开市场。它前方有两颗摄像头,可以进行空间定位,这样一来虚拟世界里的屏幕,就可以固定在空中的一个位置,除非你手动去调整,这很重要。不然的话你必须要保持头颈部僵直才能让屏幕固定,容易玩出颈椎病,或者你需要接一个外界配件,非常麻烦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AR产品也挺有意思的,一个硅谷的团队,貌似是几个印度老哥做的项目,叫做Nimo。
这个AR眼镜自带一个很小的小盒子,相当于是一个小电脑,只要接上键盘鼠标就能用来办公。这样一来我们出差就不用带笔记本电脑了,会方便一些,眼镜里面还可以开个5个屏幕,比笔记本屏幕大很多。不过这可能仅限于你去的那个地方是能找到蓝牙键鼠的,不然就没有差很多了。
所以目前AR发展的整体思路就是做减法,对功能进行聚焦,从而把便捷性提上来。
既然说了AR,顺便也说一下VR吧。
从VR头显的角度来说,这届CES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,大家都在等苹果Vision Pro的1月19日预售。
不过有一些VR的外设还是很有意思的,比如这家叫做bHaptics的韩国公司。我之前买过他们家的VR夹克,在VR游戏你可以感觉到你中弹了。这次他们带来了一款VR手套,你可以在VR里面感受到细节的触感,完成精细的手指动作,这样整个体验会更加沉浸。做VR外设外设的公司不少,这家bHaptics我觉得是做得最好的。
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类似VR的产品,是这家Brelyon公司做的一款屏幕放大器,它用类似VR头显的光学原理,实现了这么一种效果。就是,它表面上看起来是块很小的屏幕,但是当你把头伸进去之后,卧槽200寸。我实在是没有想明白这个东西有什么用,不过据说它拿到了美军的订单,是达文西叛逃啦?
04
我看到的第四个趋势,是屏幕行业的极度内卷。
这次CES来参展的屏幕大厂有三星、LG Display、海信、TCL、创维等等。
现在屏幕参数真的是卷得有点变态,来参展的全是什么100寸以上的大屏幕,8K分辨率,miniLED、microLED、QLED、OLED、ULED,miniLED都已经卷到了40000个分区,5000nit的峰值亮度,亮瞎我的狗眼啊。
LG Display用OLED的透明屏幕,做了一块移动的屏幕墙,光影效果美轮美奂,潮水褪去之后露出背后的LG的logo,可以说是这次CES最吸引眼球的一款产品。
ky体育app官网下载三星用透明屏幕做了一个足球赛的演示,后面的屏幕用来播放球赛本身的画面,前面的屏幕上数据上特效,效果也非常拔群。
TCL跟NFL有合作,做了一个互动式的四分卫训练演示。
但你要说屏幕卷成这样有什么用,我只能说硬要看的话也是能看出区别的。三星为了解决有8K屏幕但没有8K视频素材的问题,做了一个AI补像素功能,把1080P的内容硬是补成8K。
很显然,屏幕的这种升级迭代的路径,即便目前还没有到头,也快到头了,下一步有没有突破点呢?
从这届CES来看,一个可能的方向是投影仪。
现在的激光投影仪已经可以做到颇为不错的显示效果,而且这种反射式的部署方式,可以放在电视柜里,比之前那种要吊在天上的明显方便了很多。在超级大屏电视墙的场景下,投影仪会比超大屏电视便宜,并且它还可以带去野营,甚至,在AI加持下,两个或者多个投影,可以组成一个屏幕,这下我们自己可以开电影院了,有点厉害。
还有一种可能性,可能裸眼3D显示真的要来了。
之前我们测试过努比亚的3D光场平板,这次那款3D平板的技术供应商Leia也来了,还有就是三星也在游戏区,展示了他们的3D屏幕。
这种3D光场显示的原理是让屏幕面向不同的方向,分出光区显示略带差别的画面,从而让玩家的左右眼看到不同的画面,形成3D视觉。大家可以看到这时候屏幕画面在跳变,就是因为我的摄像头在移动,通过了不同的光区。
这种显示方式是靠在普通的屏幕前加一层光栅来实现的,所以它的好处就是你不看3D的时候可以直接关了,不影响你看2D。
缺点呢一个是它需要捕捉玩家的眼球的位置,所以只能一个人看,第二个是在效果方面,3D画面的景深一定要非常大才行,远处的建筑看起来要够远才有那个味儿,如果3D的景深不够大,那看起来会跟2D没什么区别,那就没有必要了。
还有一个问题是,如果它对于眼球的捕捉和画面渲染的速度不够快,会造成玩家眼中的画面闪烁,甚至会有晕眩的效果。
不过这次三星的这个3D屏幕,貌似已经解决了眼球捕捉的问题,我在玩的时候没有感到任何不适,我还看到有一位带着犹太小帽的老哥,在那儿玩了半天直到工作人员来赶他。而且我也知道,在3D显示的景深方面,有没有参展的中国团队做得三星好得多。现在可能3D屏幕最大的障碍,就是太贵了。
05
最后一点趋势观察,我感觉从国家竞争的角度来说,智能电动车的战役好像已经结束了。
从2018年那届CES开始,它会有一个单独的展区专门展出电动车的,这次也不例外。但这次不同的是中国车企集体缺席了,除了小鹏。小鹏展出的这个飞行汽车模型我两三年前看到过,此番再次相见,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了。
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地缘政治。以美国现在的关税,中国的车在美国还是很难卖的。美国政坛对中国科技产业极度敌视的态度,也会影响中国企业来美国参展。这次除了车企之外,中国的手机企业和笔记本电脑企业也是集体缺席,而由于世界上大部分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是中国生产的,导致整个消费电子展里面没有几台手机和笔记本,场面非常尴尬。
之前跟一个车企大佬聊这个事,他说得也很实在,别尼玛车没卖几辆,路过一个在拉斯维加斯玩两把的共和党大佬,被他发现了,反手一个制裁,这就没有必要了。
中国来参展的企业,要么就是主要市场在海外的,要么就是像电视。面板这种,已经搞定了全产业链不怕制裁的。我估计随着中国自主产业链的逐步补齐,接下来几年来参展的中国企业会逐渐恢复,毕竟美国市场还是非常重要的。
说会电动车,这次来参展的基本上都是日韩和欧洲企业,有意思的东西还是有的,比如奔驰带来了电动版的大G,比如有一家叫做Togg的土耳其的车企也来参展。
不过细看的话,确实是乏善可称。现代搞了一个超级大的展位,煞有介事的展示一种叫做E-Corner的他们正在研发的电动车底盘系统,可以横向移动,可以原地掉头,我看了半天,感觉这里面的核心功能不就跟比亚迪那个易四方平台类似吗?可能它理论上会强一点,但易四方已经上路了呀。
更离谱的是一些细节的参数,日韩车企正在研发中的平台,往往只有国内两年前的水平。比如电池工作电压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,因为在同样功率的情况下,工作电压大意味着电流小,电路的发热小、损耗小,它能承受的最大充放电功率也会更高。比如LG的这个平台,工作电压在290V到420V,国内今年有大量800V的车,明年就会有900V到1000V的车,这个差距有点大呀。
研发中平台的参数还比不上已经上路的车,这还怎么玩?现在在电动车领域能跟中国车企抗衡的,可能只剩龙哥一根独苗了。
结语
以上是我从这届CES看到的五点趋势和代表性的产品,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点让我印象极其深刻。
我转来转去坐了30个小时飞机,终于在CES第二天下午来到了会场,第一眼就看到了这块宣传板:CES背后的组织CTA,也就是消费类科技联盟,居然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。
它的前身是一家做收音机的公司,成立于1919年,在1924年也就是100年前,它脱实向虚,转型成了一个收音机行业协会,专门帮美国的收音机企业争取利益的。
随后的一百年中,它目睹了电视、立体声音响、个人电脑、DVD、手机、智能电动车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相继问世、普及,人类的娱乐和信息获取不断创造新的高度,全世界被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了一起,这帮助它挺过了大萧条,帮助它成为了现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之一。
回顾CTA这一百年的历史,以及这一百年世界的变革。我想显而易见的一点是,当我们面临前路艰险,不知道问题的答案,那么创新永远是答案。
-ky体育官方平台(中国)官方网站